居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:关于防滑的那些事儿

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,刚进门就看见他家老太太扶着墙小心翼翼地挪步。原来上周浴室地砖沾了沐浴露,老人家差点摔个结实。这事儿让我心头一紧——防滑这事儿,平时不注意,出事就是分分钟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藏在脚底下的安全学问。

防滑这事比想象中复杂

很多人觉得防滑嘛,不就是选个糙点的地砖?嘿,您可别小看这事儿。去年装修时我在建材市场蹲了半天,才发现防滑系数从R9到R13分五个等级,厨房和浴室的要求完全不一样。导购大姐拿着测试仪给我演示:普通釉面砖浇水后倾斜15度就打滑,防滑砖能撑到35度以上。这差距,相当于冰面和老牛背的区别。

说说我家血泪史。原先觉得木地板温润防滑,谁知有次拖地水没擦干,三岁小侄子跑过来直接表演了个"太空步"。后来换成防滑系数R10的仿古砖,就算光脚踩水也不慌了。不过要注意,太粗糙的地面清洁起来能要人老命,我那个纹路很深的浴室地砖,头发丝卡里面得用牙签挑,这算防滑的甜蜜负担吧?

居家防滑三大死角

首当其冲就是浴室。您知道吗?八成居家滑倒都发生在这儿。我现在洗澡必备防滑垫,但刚开始买的那款简直就是"菌毯",橡胶底下的水渍三天就能养出青苔。后来换了带吸盘的硅胶垫,每周扔洗衣机转一圈,省心多了。

厨房则是隐形杀手。食用油滴落比水更危险,我有次切菜时滑了下,菜刀在砧板上剁出的印子现在还在。现在灶台前常年铺着带防滑颗粒的地毯,虽然丑点,但保命要紧。

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楼梯。亲戚家仿欧式的光面大理石台阶,去年冬天他穿着羊毛袜下楼,最后三级是用屁股完成的。现在他家每阶都贴了防滑条,远看像给楼梯扎了条银色腰带,实用至上嘛。

土办法和黑科技

老一辈的防滑智慧挺有意思。我姥姥那代人往拖地水里兑食盐,说这样干了地面发涩。试过确实有效,就是走起来沙沙响,像踩在饼干屑上。现在超市卖的防滑喷雾才是真神奇,喷完瓷砖摸着明明光滑,沾水后却像有层隐形防滑网。不过要注意这类产品良莠不齐,有款网红喷雾我用完差点摔得更惨——它把地板变成了黏鼠板!

最近还流行防滑袜,就是底下带硅胶点的那种。买给老妈时被她嫌弃:"穿这像章鱼成精了"。但实话实说,在抛光地砖上走确实稳当,就是洗衣机洗几次后,那些小点点就开始玩集体逃亡。

防滑是个系统工程

光处理地面还不够。我有回在防滑地砖上照样滑倒,究其原因是穿着人字拖还小跑。现在家里玄关常备两双防滑拖鞋,客人来了强制换鞋。朋友开玩笑说我家是"拖鞋专政",但上次他穿着皮鞋在我家厨房溜冰后,默默把这话咽回去了。

照明也很关键。很多夜半摔伤是因为看不清地面情况。我家走廊装了感应地脚灯,亮度刚好能照清水渍又不会刺眼。这钱花得值,至少不用再摸黑跳"地板雷区舞"。

说到底,防滑意识最重要。现在我家立了规矩:谁弄洒液体必须立即处理,发现者有权要求肇事者跳一段防滑舞——就是那种双臂张开、小步挪动的滑稽动作。既解决了安全隐患,还多了全家笑料。

最后说两句掏心窝的

防滑这事吧,就像买保险,平时觉得多余,出事就悔青肠子。我采访过骨科医生,他说冬季骨折病房里,七成是居家滑倒的。有的老人一摔就再没站起来,听着就心酸。

现在每次看到商家吹嘘"镜面效果"的地砖,我都忍不住摇头。光鲜亮丽抵不上平安实在,您说是不是?下次装修,记得把防滑系数写进合同第一条。毕竟咱们装修的是家,不是溜冰场啊。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